上海警方抓获一非法经营“外汇银行”团伙,涉案金额达2亿元_网易订阅

上海警方抓获一非法经营“外汇银行”团伙,涉案金额达2亿元_网易订阅
一些经营小商品的店主为拓展自己的业务将商品出口至海外,平日在贸易往来中需要用到一些外汇币种。而不法分子则看到了其中的“商机”,自己非法经营起了“外汇银行”,从中牟取暴利。近日,上海浦东警方成功捣毁一非法经营外汇团伙。开手工作坊的蔡某原先一直做着服装加工的生意。为了拓展自己的业务,他便将国内加工制作好的服装销售至海外,从而提高自己的销量。由于外贸生意做得多了,蔡某慢慢也熟悉了一些外币兑换的流程。在一笔笔外贸生意的兑换之中,蔡某不满足自己做服装的那些收益,开始动起了“歪脑筋”。他利用生意中搭识的境外人员,非法经营起了“外汇银行”,利用汇率的差价从中大肆牟利。之后,蔡某更是主动寻找一些急需外汇兑换的华侨及做外贸生意的商户,为他们解决外汇资金的“难题”。2022年9月初,浦东公安分局经侦支队在接到相关线索后,针对蔡某的“外汇银行”,侦查员们随即成立了专案组进行调查。经过对大量账户信息的调查,侦查员们发现蔡某在国内多个省份,从事着非法换汇业务,并与进出口贸易公司有密切接触。经过连续数周研判,以蔡某、杨某等人团伙为中枢点的违法“外汇银行”渐渐浮出水面。主要嫌疑人蔡某利用其进出口贸易的经历,从而结识到境外多个钱庄,并透过其业务关系网,借助内地需要买汇和境外需要卖汇的客户群体作为中间搭线人帮助买卖双方非法兑换外汇、人民币,从而赚取交易外汇差价获利,涉案金额高达2亿元人民币。近日,经浦东警方专案组研判调查,成功破获一起非法换汇案。本文图均来源浦东公安专案组在基本摸清该犯罪团伙体系和组织架构后,集中收网条件已经成熟。9月14日,侦查员们分赴浙江、江苏、广西等地对相关涉案嫌疑人进行抓捕,分别将犯罪嫌疑人蔡某、杨某等11名嫌疑人抓获,现场扣押作案用的银行卡、网银U盾、电脑、手机等作案工具,冻结银行账户30余个。相关11名犯罪嫌疑人最终落网。经审讯,以蔡某、杨某为首的犯罪嫌疑人对非法为他人兑换外汇的行为供认不讳。目前,相关犯罪嫌疑人已被检察机关批准逮捕。

史上最美北京星轨图合集:星空摄影师讲述拍摄秘籍-镜头-风光摄影-风光片_网易订阅

史上最美北京星轨图合集:星空摄影师讲述拍摄秘籍|镜头|风光摄影|风光片_网易订阅
9月15日,在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的“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晒出了一张以故宫午门为背景的星轨图。“这是一张以故宫午门为背景的星轨图。” “大家可以看到,夜空中繁星闪烁,在天空中划出一道道明亮的迹线,叫‘星轨’……要拍出这样的照片,一定要空气质量非常好、透明度非常高。所以,这张图是北京这些年空气质量改善的一个真实写照。”9月15日,在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的“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晒出了一张以故宫午门为背景的星轨图。(图 / 生态环境部官方公众号)根据2022年5月由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发布的《2021年北京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2021年,全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空气质量达标(优和良)天数为288天,达标天占比78.9%,比2013年增加112天。一级优天数为114天,比2013年增加73天。空气重污染天数为8天,发生率为2.2%,比2013年减少50天。(图 /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发布的《2021年北京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故宫午门与星轨的结合,不仅展现出北京城的磅礴大气与绚烂多彩,也是北京这些年空气质量改善的一个真实写照。本期拍者君邀约“故宫午门星轨图”的拍摄者于汝文,请他讲述拍摄星空的8年间,北京空气质量的变化,展示北京深厚的文化地标与星空结合的别样魅力。于汝文军旅摄影家、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视觉中国签约摄影师。擅长风光摄影,有星空作品“望”系列、“新北京看中轴”等作品。拍者:你拍摄星轨图时,需要提前做什么样的准备?于汝文:分四个方面,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星轨,通俗来说就是星星划过的轨迹。第二个是摄影相关器材的准备。南海子公园。第三个就是天气的选择,因为我们在北半球,一般夏、秋两季是拍摄星轨的最佳时间。镜头不容易起雾,天气也比较凉爽,特别是选择无云的夜晚,最好是雨过天晴、大风过后天气通透,拍出来的片子会绚丽璀璨。“月明星稀”,月亮太亮的时候,星星就不明显了,所以具体的时间一般是在农历二十三至下个月初八。2020年6月13日,门头沟,永定楼。但拍摄的时间并不是绝对的,10月份以后也不是绝对不行。11月下旬北京故宫午门拍星轨的仍然排成长队。只要避开农历十五前后太强的月光,星星比较多而且比较亮就行。现在晚上星星是非常亮的,肉眼完全可以看到。观星软件中有观星的指标——观星指数,如果观星指数达到80%以上完全可以拍摄星轨,如果低于60%或者50%,也可以拍,但是拍出来的星星会比较少。第四个是前景的选择。如果只拍星星没有前景,那只是一个素材罢了,缺失了它的文化底蕴内涵与外延。所以一张片子要有内涵和意境,前景是非常重要的。这是我的前期准备。2020年7月6日,天安门,创意摄影。拍者:你拍摄星轨的装备是什么?于汝文:我常用的是1DX和5D4,镜头常用的是11-24mm。拍摄星轨时,建议使用广角镜头,视野越宽,容纳的天空就越多,星星也就越多。常听人说专业摄影师用多么高端的设备,其实机身镜头并没有限制,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拍摄所需配件:头灯、充电宝、假电池(本身没有电,通过外接充电宝供电)、反向渐变镜(城市有害光严重时进行反压)。拍者:拍摄现场需要注意什么?采用什么方式拍摄?于汝文:必定要用到的是三脚架,手持是拍不了星空的。三角架的稳定是非常重要的,一是保持拍摄的稳定,多张照片可以保持统一,便于后期编辑。二是拍摄星轨很可能会登高,如果风大或不小心将三脚架碰倒,很容易伤到人。一定要固定好三脚架。2019年10月26日,金山岭。之前一次在内蒙古草原,想以蒙古包当前景拍摄星轨,蚊虫叮咬的满身是包,奇痒难忍,自拍开始后就跑到蒙古包里躲蚊虫去了,天快亮时出来一看,相机让狗给碰倒了,不仅片子没拍成,还把镜片给划伤了。在城市中,夜晚的光源较多,在现场要注意避免强光。选择间隔拍摄、快门在20-30秒、ISO设置在100-200,这是我多年拍摄总结下来比较适合城市星轨拍摄的参数。2022年2月19日,钟楼。在现场,“找北”很重要,别看是一件小事,很多人到了现场之后找不到北,找不到北极星,就找不到拍摄的方向和角度。地球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地球的轴心对准北极星,从地球上看北极星的位置是不变的。当地球转动时,感觉满天的繁星都绕着北极星转动,只有镜头正对北极星,拍出来的星轨才是圆形。在现场拍摄足够数量的照片后,进行后期堆栈处理,获得一张星轨图。2019年11月7日,门头沟,永定塔。拍者:拍摄星轨有遇到什么困难吗?于汝文:京城著名古建很多,但适合拍星轨的也就那么几处。主管部门和安保人员让进去、并允许夜晚拍摄,几乎成了难以逾越的鸿沟。这就需要动用十足的力气去办,用周到的语言去说,去协调。好在我有一个信念,遇事别犯难,办法总比困难多。要想拍出好作品,那就不遗余力去协调。2022年3月5日,正阳门,箭楼。要说拍摄星轨之苦,苦就苦在拍摄过程中的等待。拍摄一张完美星轨没有三四个小时甚至通宵达旦是不行的。这期间,瞌睡都“不叫事”。冬天要经受严寒冷冻,夏天要经得住蚊虫叮咬。比如2015年12月9日拍摄古观象台星轨,晚上走出办公室一看,星星不少,适合拍摄,没顾上拿羽绒服就直奔而去。爬上去才知道,高台之上,寒风刺骨,气温低至零下十几摄氏度,手脚冻得根本不听使唤。上来一趟不容易,怎能轻易放弃,几个小时下来,鼻子都快冻掉了。2015年12月9日,古观象台。拍者:在9月份的“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手拿的照片是你什么时间拍摄的?什么情况下拍摄的?于汝文:因为这个场景的星轨,我拍摄过很多次。我对照了一下,是2020年4月19日拍的一张。那张片是拍了368张合成(后期堆栈)的。那一天观星指数是不错的,我们一个晚上拍了三张片子,第一张片子在凌晨2点之前,是在故宫午门拍摄;凌晨2点以后,我们就到了角楼,拍了两个小时的角楼星轨;到了4点多钟,去拍了朝霞。2020年4月19日,故宫午门。拍者:你最喜欢哪一张北京的星轨图?于汝文:我经常开玩笑说,人生第一次总是最难忘的。第一次拍星空是瞭望塔“大钉子”,这是在2015年夏天拍摄的。当时是雨过天晴,适合拍星空。但在拍摄过程中,天空突然飘来几片云朵,大家惊呼,片子废了!因为我是第一次拍摄,也不知其中危害,心想是好是坏也要拍够时长,别人都收机器了,我仍然拍了一个多小时。片子堆栈合成后一看,虽然星星的轨迹短了些,但几朵云彩不仅没有损坏片子,反而增添了几分飘逸和情趣。也正是这张处女作,把我引上了星轨拍摄的“不归路”。2015年9月11日,北京奥林匹克塔。从那开始,我心里就有个想法,拍摄北京的星轨。北京什么出名?长安街出名,另外一个中轴线出名。我对北京(星轨的拍摄)是有我的期许和愿景的。美丽星空与著名古建相融合,形成天地合一、富有生命和灵性的画卷,是我拍摄星轨系列的初衷梦想和艺术追求。实际上我已经拍了8年时间,东西长安街、南北中轴线。古代建筑符号与星轨融为一体,形成绚丽多彩的美丽画卷,探寻中华文化的渊源,体现古代文明的智慧,彰显北京的厚重魅力。“南北中轴线,东西长安街”及沿长线系列作品制图。除了古建,北京的现代建筑鳞次栉比,大剧院、观光塔、中信大厦等等标志符号,现代地标和星轨浑然天成,构成璀璨夺目的亮丽风景,见证中国发展奇迹。著名的地标文化符号与星轨融为一体,这才叫作品。2020年7月14日,雁栖湖。拍者:你拍北京的星空8年了,北京的天空有什么变化吗?如何体现出来的?于汝文:我从2015年开始在北京拍,北京的天空变化太大了。我是拍风光片的,也包括夜景,拍摄时需要天气通透。实际上那时候是很难的,一年中通透的夜晚并不常见。我印象非常深,到了2016年之后,就感觉天气越来越好,一年逐渐能够有一百多、两百多天都是好天气。北京东西长安街和南北中轴线著名地标性建筑星轨,能凸显打赢首都蓝天保卫战的成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成效。2020年9月19日,佛爷顶。拍风光片时,中信大厦是北京重要拍摄地标之一。我们会从定都阁拍摄中信大厦,两者距离三十多公里。之前去拍,看起来可能北京的天气比较通透,但是站在定都阁向东看,北京城像戴了一顶沙帽子一样。现在上去之后,能够比较清晰地看到中信大厦。在首钢有一个黑山头,这个地方到中信大厦,距离是37公里,如果在这个地方能把中信大厦拍清楚了,就说明北京的天气非常通透了,非常好了。2021年2月16日,中信大厦悬日。现在这(北京的天气质量变好)是一个共识,大家都心知肚明,亲身感受到的。之前,可能很长时间能够遇到一次好天气,才会有人约一次拍摄。现在天气好的次数多了,每到天气晴朗的时候,都能接到10个、8个电话问:“老师,今天晚上我们去哪拍?”星轨与古建北京南北方向(包含中轴线)部分地标(由北至南)北京东西方向(包含长安街沿线)部分地标(由西至东)(以下内容请翻转屏幕观看)图 于汝文(除署名外)图片已取得作者授权编辑 郑新洽 张湘涓校对 杨许丽

泽连斯基:大规模袭击,36枚火箭……-俄军-乌克兰_网易订阅

泽连斯基:大规模袭击,36枚火箭……|俄军|乌克兰_网易订阅
据法新社22日报道,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当天表示,俄罗斯在夜间对乌克兰进行了“大规模袭击”。泽连斯基在社交媒体上指责俄罗斯“继续恐吓我们的国家”。他说:“夜间,敌人发动了大规模袭击:36枚火箭,其中大部分被击落……这是对关键目标的卑鄙袭击。”此前有报道称,乌克兰的能源基础设施遭到袭击,22日乌克兰全国有超过100万户家庭断电。泽连斯基对此,俄罗斯方面暂时尚未回应。俄罗斯国防部22日发表消息称,自俄罗斯开展特别军事行动以来,俄军已摧毁乌克兰超6700辆特种军用车辆。延伸阅读:牛弹琴:苏洛维金公开承认前方形势不利 表态非常罕见赫尔松的特产是西瓜,又大又甜。一张乌克兰的宣传照上,一名乌克兰士兵,右手捧着一个大西瓜,左手竖着大拇指,身后是火箭弹正向俄军阵地倾泻。形势正在起变化,俄军开始了最艰难的保卫战。士气大涨的乌军,正发动猛烈进攻,钳形攻势的目标,则直指赫尔松。请注意,这里的赫尔松,指的是赫尔松州首府赫尔松市。今年俄乌冲突爆发后第七天,俄军就攻入赫尔松市,这也是俄军拿下的第一座乌克兰重要城市。在不久前的乌东四个地区入俄公投中,赫尔松州被宣布加入俄罗斯,成为俄罗斯的一个州。但战场瞬息万变,现在,这个州的首府有点悬了。地理位置俄罗斯正在全力应对,普京也不敢大意。10月19日,普京召开国家安全会议,宣布:乌东四地区——顿涅茨克、卢甘斯克、赫尔松和扎波罗热,从10月20日起进入战时状态。普京在下达命令时说:“我要提醒的是,顿涅茨克、卢甘斯克、赫尔松和扎波罗热在成为俄罗斯的组成部分之前实行过战时状态。现在我们需要在俄罗斯立法的框架内正式确定这一制度,因此,我签署了一项关于在俄罗斯联邦这四个主体中引入军事管制的命令,并将立即送交联邦委员会批准。”普京还指控:“坦率地说,新纳粹分子在使用恐怖手段:破坏重要设施;安排暗杀地方政府机关的代表……”同一天,普京还下令,在俄边境地区实行“中等应急响应”,提高中央联邦管区和南部联邦管区战备等级。普京很清楚,俄军正在前线陷入一场苦战。从作战形势图看,乌军士气高涨正步步紧逼,并发起大规模反攻。俄新任命的俄军乌克兰战场最高指挥官、陆军大将苏洛维金此前也承认,前线总体形势“紧张”,赫尔松地区局势令人不安,有关赫尔松市本身的进一步行动将取决于军事形势,但”我们不能排除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按照他的说法,乌军每天的伤亡人数在600至1000人之间,俄军的策略不同,“我们并不一味寻求高速推进。我们珍惜每一个士兵的同时,粉碎敌军进攻。”公开承认前方形势不利,这样的表态,还是非常罕见的。苏洛维金“非常艰难的决定”,又是什么?从目前的种种迹象看,那就是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俄军已开始大规模从赫尔松市撤离,撤向第聂伯河左岸。赫尔松当地负责人弗拉基米尔-萨尔多在电视直播中说:“从今天(10月19日)起,该市的所有(俄罗斯)权力机构,民事和军事行政部门,所有部委,将转移到与赫尔松交界的第聂伯河左岸。”他坚持认为,“没人打算放弃赫尔松,“军队将战斗到死”,“但我们必须确保平民的安全”。赫尔松市民则收到短信,敦促他们在“乌克兰军队炮击”前赶紧撤离。按照赫尔松官员的披露,大约5-6万人将撤向第聂伯河左岸,如果以每天一万人的速度计算,撤离工作将持续6天。也就是说,俄军至少要顶住一个星期。考虑到赫尔松市是俄乌冲突后俄军占领的第一座重要城市,CNN的评价是,俄军将很快失去“这场战争中的最大战利品之一”。乌克兰方面则指责俄方正在恐吓赫尔松居民,裹挟他们进入俄罗斯。很多前线乌克兰士兵,则以吃西瓜的行为艺术,宣示拿下赫尔松的决心。资料图最后,怎么看?三点吧。第一,俄军开始最艰难的保卫战。基于最近拉胯的战场形势,普京临时换将,将威名赫赫的光头司令苏洛维金任命为前线总司令。但从赫尔松形势看,至少在短期内,光头将军也没能改变战场走势。以前俄军都是进攻,进攻赫尔松,进攻马里乌波尔;但现在,则开始保卫战了,保卫赫尔松。如果第聂伯河右岸彻底失守,那意味着已被俄列入领土的赫尔松州,约三分之一土地被乌军夺回。赫尔松市靠近克里米亚,附近不远处就是运河,这是克里米亚关键的水源头。这注定将是一场艰苦的保卫战。第二,这既是土地的拼杀,也是人口的争夺。这与以往常见的国与国冲突不同。比如,美军在伊拉克、在阿富汗打仗,撤离肯定迅速撤,基本不用关心当地人,最后最多是不得已,撤走一些关系密切的“好朋友”。但俄乌冲突,双方既为土地拼杀,感觉更是人口的争夺。所以,形势哪怕不妙,仍鼓励平民朝自己方向撤离。在那片广袤的土地,人口就是最宝贵的资源。但这更像是一场悖论,两国都是土地大国,有的是资源矿产和土地,就为了那么一丁点地方,还争什么啊?当然,用俄罗斯的说法,这是西方造的孽,是北约的步步紧逼,让俄罗斯忍不可忍。而且,美国还要和俄罗斯战斗到最后一个乌克兰人。资料图第三,更血腥的可能还在后面。这是最让人倒吸一口凉气的前景。俄罗斯只是抓紧从赫尔松市撤离平民,但按照赫尔松10多万人口计算,估计还有约一半人会留在这座城市。俄军也没有完全放弃赫尔松市。事实上,这是俄军拿下的第一座重要城市,俄军不激烈抵抗就主动放弃,在政治上都交代不过去。这也不是“末日将军”苏洛维金的风格。那接下来可能是一场激烈的战斗。城市战的血腥,我们从之前的马里乌波尔之战就可以看出。可怜,这座战前乌克兰最大的钢铁城市,最后被打成一片废墟。战场正进入僵持阶段,那意味着,这是一台巨大的绞肉机。最怕的就是这种势均力敌、各不相让,谈判都很难取得突破,但可怜,还有无数人将命丧其中。更别提,如果俄罗斯真被逼到墙角——将一个核大国逼到退无可退,那将是什么可怕后果?和平路茫茫,满目尽血光。若干年后回看,我相信很多人都会问:这一切到底都为了什么?成千上万人死去,值得吗?